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来,为民族文艺喝彩

聚焦·梨园 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16日 17: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藏戏《松赞干布》剧照。 资料照片

  8月16日晚,北京代表团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和解放军代表团的歌舞晚会《筑梦边关》将率先亮相;8月17日晚,四川代表团的歌剧《彝红》、重庆代表团的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和天津代表团的音乐剧《寻找海力布》将携手登场……

  八月的首都舞台,即将刮起一场又一场“最炫民族风”。8月16日至9月14日,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等35个代表团的43台剧目,将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共演出90场。

  本届会演有哪些亮点?举办文艺会演对于继承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何意义?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即将开幕之际,记者带你一同来了解这个全国最高水平的民族艺术盛会。

  艺术种类增多 歌舞晚会数量明显减少

  讴歌古代少数民族群众艰苦奋斗、争取和平的舞剧《英雄·玛纳斯》,赞颂近现代少数民族英雄团结人民、反抗外辱的傣剧《刀安仁》,反映少数民族群众抗倭锄佞、保家卫业的话剧《祖传秘方》,讲述壮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进取精神的歌舞诗《花山》……

  本届会演的43台剧目包括歌舞、歌舞诗、舞剧、歌舞剧、芭蕾舞剧、音乐会、少数民族剧种、汉族地方剧种、话剧、歌剧等11个类别的舞台艺术,艺术种类之多超过了前四届。

  艺术种类增多,歌舞晚会数量明显减少,是本届会演的一大特点。与歌舞晚会相比,“剧”类作品因要表现人物、故事、矛盾和冲突,其创作难度更大。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委会秘书长、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介绍,各地报送的62台剧目里,歌舞晚会约占总数的19%,“剧”类作品约占79%。而2012年的第四届文艺会演,各地报送的53台剧目中歌舞晚会占比45%。

  “近年来少数民族‘剧’类作品创作步伐加快,从中折射出少数民族文艺正逐步走向成熟、更加繁荣多彩的可喜态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志湘说。

  以传承为“底色” 以创新来“点睛”

  本届会演荟萃了5台属于少数民族独有剧种的戏剧,即西藏和青海的两台藏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傣剧以及江西的畲歌戏,数量为历届之最。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牢记于心。参演剧目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有的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了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链接,有的尝试芭蕾舞与藏族舞的有机融合,有的吸收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

  题材的创新也成为本届会演的一大看点。现实题材作品创作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因此近年来产量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本届会演中,山西的话剧《生命如歌》、上海的儿童剧《彩虹》、山东的吕剧《兰桂飘香》等多部现实题材作品让专家们眼前一亮。

  “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少数民族群众在新形势下的生产生活,情节生动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武翠英指出,鼓励和支持这一类作品的创作是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一贯主张,也是文艺工作者“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真实写照。

  民间艺术焕发勃勃生机

  从1980年至2012年的32年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成功举办四届。观众的热捧和赞誉使文艺工作者更加珍惜这个舞台,他们用现代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段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比如,青海代表团此次带来的藏戏《松赞干布》,从剧本创作、导演手法、演员表演到舞美设计、唱腔设计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团长仁青加一人担当了该剧的编剧、导演和唱腔设计,成为众多伴随着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逐步成长为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之一。

  作为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舞台,未来的30天里,更多的“仁青加”们将用他们的才华在这里展现民族文艺的独特魅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

  在这个火热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剧院,为民族文艺喝彩。(本报记者 殷 泓 韩业庭)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

戏曲图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