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三进士》进京:呈现邕剧独特韵味

聚焦·梨园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11月22日 17:2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通讯员 郭少东

  “一门三进士,枯木又逢春,富贵不忘本,孝义莫欺心。”近日,南宁戏剧院携邕剧代表剧目《三进士》亮相在北京举办的南方戏曲汇演,这是作为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邕剧首次在北京演出。

  《三进士》是传统的邕剧代表性剧目,以孝为题材,通过苦母寻子的感人故事,以曲折情节叩问孝道。《三进士》是广西近年来复排的舞台艺术精品之一,此次作为广西唯一一部戏曲剧目参加南方戏曲汇演。舞台上,演员时而拂袖飞旋,时而方言演唱,加上特有的绝活特技,让观众直呼过瘾。“原汁原味!希望更多观众能够喜欢这个剧种,今后能看到更多的邕剧。”北京观众黄桂娥说。黄桂娥长期研究地方戏曲,她认为,《三进士》的剧本在创作中很好地保留了邕剧的艺术特色,演员在舞台上也呈现出邕剧的独特韵味。

  “母子情,有今生,没来世!”当演员饱含深情地唱出这句唱词,观众纷纷落泪并鼓掌。这句唱词是南宁戏剧院在复排《三进士》时新增加的。南宁戏剧院院长方宁告诉记者:“一部好的戏剧,肯定也是一部动人心弦的戏剧。新版《三进士》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以情动人。复排过程中,我们删减了原版中的思想糟粕,侧重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仅剧情和唱词设计更加细腻,演员情感表现也更加到位,使母子亲情更加感人至深。”

  此外,为了让观众更深刻感受邕剧的舞台魅力,南宁戏剧院在保持邕剧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诸多调整,比如重新设计了舞美布景,翻修和添置服饰、头饰等道具。

  《三进士》此次在北京演出,把邕剧这一地方艺术带入更广阔的视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毛小雨在观看后感慨道:“事实上很多人都以为邕剧消亡了,所以这次邕剧进京受到了戏剧界和演艺界的关注。《三进士》在汇演上的亮相让我们很多人不禁惊讶:原来邕剧在南宁保存得如此完好,依旧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三进士》主演梁素梅认为,《三进士》的成功演绎,让邕剧表演艺术家明确了坚持艺术特色导向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地方戏曲才能顺势而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梁素梅说。

  “邕剧表演线条粗犷有力、淳朴雄壮,极具地域特色,是南派武功和粤西风骨的结合。”方宁说。流传于广西南宁及桂西南一带的邕剧,与其他剧种迥异,许多身段、造型以至于演员的举手投足都来源于桂西南一带壮族和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民间舞姿、武技和美术造型,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壮族雄浑粗犷的民族风格。“变面色”“耍獠牙”“高台铲椅”等传统武功特技让人叹为观止,成为邕剧最吸引人的地方。邕剧自清朝道光年间起便在南宁及桂西南一带广为流传。“文革”期间,南宁市邕剧团被迫解散,导致邕剧观众流失和市场萎缩,邕剧甚至一度销声匿迹。

  随着国家对地方戏曲普查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1987年开始,南宁市启动了邕剧保护拯救计划。在该计划的引导下,南宁挖掘整理出一批邕剧传统剧目,创新发展了一批新的邕剧剧目。南宁近年来创排的《县长请客》《枣树搬家》《龙象塔奇缘》等一批邕剧精品剧目,引起了群众强烈反响,重塑了邕剧这一地方文化符号。2008年,邕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给邕剧的发展再次注入一针强心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这一部署,南宁市起草了《关于促进国家非遗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议案》,对邕剧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在南宁市最繁华的朝阳商圈内,一座青砖灰瓦的清代骑楼式会所建筑尤为显眼。这座名为新会书院的建筑于2011年成为邕剧展示中心,里面不仅有“邕剧天天演”让戏迷们流连忘返,而且还有邕剧历史、行当、唱腔、服装和脸谱等文化信息的静态展示。“南宁戏剧院正在编创邕剧大戏《玄奘西行》,该剧已经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这将是我们对邕剧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方宁说。此外,为了培养和提高邕剧戏曲人才,南宁戏剧院还制定了每年委培不少于45名邕剧演员的计划。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

戏曲图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