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已经落下帷幕,回顾参加展演的剧目,它们各有千秋,或大气或婉约、或以唱见长或靠情节取胜。舞台上异彩纷呈,流派骈臻。在我看到的戏中,有一台剧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就是由北京昌平区委宣传部、北京昌平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宇扬评剧苑(北京宇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排演的大型原创现代评剧《云水情》。
宇扬评剧苑在我国的互联网上,是独占鳌头的评剧专业网站,因为其资讯覆盖内容广、评剧资料丰富而在评剧业内外知名度极高,“找评剧,上宇扬”成为大家的共识。成立十五年来,宇扬评剧苑一直秉承着“弘扬评剧文化、振兴评剧艺术、广交评剧朋友、共筑评剧家园”的建苑宗旨,为宣传、推广评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做为互联网传媒公司,在没有专业的编剧、导演、演员和乐队的情况下,排演大戏,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带着诸多疑问,我走进了宇扬评剧苑《云水情》剧组,听他们讲述了背后的故事,认真观看了这场大戏。
十周岁,宇扬发展的一次飞跃
从2001年建网,宇扬一直致力于评剧资料的收集、网络共享、新闻资讯以及戏曲活动的宣传策划等内容。2011年,在创建十周年之际,宇扬做了两件事震惊评剧界甚至戏曲界,一是联合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和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为18位耄耋评剧老艺术家颁发终身成就奖,另一个就是将评剧传统剧目《王少安赶船》经过重新编写后演出。
终身成就奖是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所作出贡献的最高褒奖,百年评剧,为这一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很多,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成就了评剧的辉煌。宇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这些老艺术家,他们东奔西走,为老艺术家呐喊,终于成就了这一可载入评剧发展史册的大事。很多老艺术家在拿到奖杯之后喜极而泣,“能得到社会对我这辈子工作的认可,我死无遗憾。”
《王少安赶船》是评剧的一出老戏,谈及复排这出戏的原因,宇扬说,这出戏是一出老戏,但是在舞台上绝迹多年,目前仅有市场上的小白玉霜老师的音配像资料算是比较完整的故事,但是时间较短,够不上大戏;另外李福安老师“我那大姐呀”和剧文林老师“定叫织女渡鹊河”等几个唱段在戏迷中流传广泛,但是这两个唱段在音配像资料中却没有。很多戏迷也一直在寻找资料,想看一下全剧。宇扬十周年,原计划是要搞一场演唱会,搞一个评剧论坛,但是当得知戏迷们对这出戏的渴望后,宇扬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最后决定复排《王少安赶船》。说是复排,没有剧本,没有曲谱,只有零星的资料,谈何容易。宇扬评剧苑苑长费宏宇、副苑长陈素英、资深管理张振涛在没有编剧经验的情况下,搜集资料,拜访李福安、张玮、张淑桂、刘淑萍、龚占海等老艺术家,将老故事新思路进行综合整理,历时半年,终于将剧本定稿。宇扬对评剧的执着感动了张淑桂、戴月琴、黄兆龙、王金章、苏纯飞、庚琪、张秀云、艾丽珍等艺术家,他们不计报酬、不计付出的参加了该剧的二度创作和排演。《王少安赶船》在北京首演现场掌声雷动,叫好声不绝于耳,受到了老艺术家和戏迷的一致肯定,戏迷们说终于看到了完整的《王少安赶船》,老艺术家们说这戏比我们年轻时演的更丰富、更美了。该剧在天津演出后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随后又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受到了来自全国戏迷和专家的肯定。
如果说2011年前宇扬评剧苑是一个评剧传媒,那么2011年后,宇扬评剧苑转变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创作大戏的戏曲传媒。
《云水情》,挑起传播地方文化的重担
昌平,做为历史久远的北京区县,有很多优秀的自然及人文文化遗产。做为土生土长的昌平人,费宏宇对这片热土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年修建十三陵水库赫赫有名的“九兰组”几个姐妹来宇扬评剧苑戏曲书画基地参观,向费宏宇讲述了当年修建水库时的故事,使他深受触动,当年修建十三陵水库,十万昌平人与来自全国的三十万人共同组建的四十万建设大军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出色完成了工作,期间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等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现场参加工作,毛主席更是亲自劳动并为水库题词,直至今日,十三陵水库依然在正常运转,为北京存水供电,修水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修水库的故事也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于是,费宏宇再次萌生了以修建十三陵水库为背景创作一部反映昌平文化的评剧大戏。
如果说宇扬版《王少安赶船》是一部成功的、可保留的剧目,可以说与前辈艺术家的创作是分不开的,虽然复排中有很多改动,但还是有资料可以借鉴。但是新编一出戏,就完全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可以使用,谈何容易,但是宇扬没有向困难低头,费宏宇没有向困难低头。
宇扬到昌平区文委说明情况,文委领导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档案馆提供各种十三陵水库修建期间的文字、照片及影音资料。宇扬团队开讨论会,讨论故事,费宏宇、陈素英、张振涛再度联合编写剧本,写一稿推翻一稿、推翻一稿修改一稿,剧本内容不断丰富,除了修建十三陵水库还将抗日战争中的南口保卫战加入到故事中,故事内容不断丰富,剧本历时一年,经过十一次大的修改终于定稿,定名《云水情》。用参加剧组的艺术家们的话说,他们是用心在编写故事,编写一个能反应昌平文化、一个能吸引住观众、一个能留的下来的大戏,做为评剧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们的一些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快速成长,让宇扬能在宣传评剧、发展评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剧本定稿只是排演大戏的第一步,作曲、配器、演员选择、排演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自己的演员、没有自己的编创人员是排演大戏面临的头等困难。但是宇扬准备排演《云水情》的消息传出后,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多位艺术家主动请缨来到宇扬,或在台前或在幕后,快速投入工作。三伏天,宇扬排练场没有空调,演员与乐队挥汗如雨;宇扬的宿舍没有空调,剧组人员毫无怨言;宇扬食堂没有专门的厨师,费宏宇的家人下厨做饭;没有专业的舞美人员,道具自己做;没有专业的服装师,买布料自己做。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排练。昌平区委宣传部、昌平区文化委员会对于《云水情》的排演高度重视,领导们多次到现场进行指导、慰问,对剧组给予鼓励,称赞他们具有修建十三陵水库大军的忘我精神,是一支宣传昌平文化的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文化劲旅。
2016年9月8日,《云水情》在北京市昌平区首演,精彩的故事、地道的评剧唱腔、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受到领导和观众的一致肯定,有观众流着泪对昌平区相关领导说,我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见这么好的戏了,这是咱们昌平自己的戏。一出戏是不是好,只有观众说了算,《云水情》受到基层观众的肯定。为了更好地宣传昌平本土文化、本土艺术,昌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剧的推广,安排该剧在昌平进行巡演,所到之处喝彩声一片,受到了各界观众们的欢迎。
《云水情》报名参加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报名的22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应邀参加评剧节展演。
《云水情》惊艳中国评剧艺术节
11月5日,《云水情》在丰南大剧院参加展演。丰南大剧院位置稍偏,交通不是很便利,但是并未影响观众的热情,很多人早早赶到现场,很多人说,上届评剧节的《王少安赶船》就是台好戏,他们相信今天的《云水情》也会精彩。宇扬没有让观众失望,它向观众呈现了一台故事跌宕起伏、演员各具风采、唱腔流派纷呈、舞台美轮美奂的大戏。
故事从号召修建十三陵水库开始,由是否允许女孩参加工地建设的小矛盾入手故事逐步展开,发展到肖彩云、闫春水二人互相倾慕产生爱情,故事情节急剧翻转,大辣椒和崔喇叭的到来说出了肖彩云的身份,让闫春水的母亲对肖彩云态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力反对云水二人的爱情,肖奶奶和肖母在万般无奈之下道出了肖彩云的真正身世,南口保卫战烈士的遗孤,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大辣椒难以承受良心的谴责,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肖闫两家误会解除,云水二人重归于好,继续修建水库直至完工。整个故事完整,矛盾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该剧汇集了评剧花派、新派、刘派、白派、马派、魏派、张派等多个流派的表演艺术家,堪称评剧流派的大汇聚,正如很多观众和专家所说,不但欣赏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且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评剧流派名家演唱会。全剧根据故事发展共安排了二十七段唱腔,可以说人人有演唱、各个有表演,特别是工地比武、月夜相会、痛忆往昔、肖闫认亲等关键场次,安排了主人公的大段唱腔,让人看着舒心、听着过瘾。该剧克服了有些评剧现代戏似话剧加唱的缺点,充分运用戏曲程式动作,唱段丰富,板式多样等评剧特点、流派唱腔特点鲜明,是一出特点鲜明的评剧。“工地比武”一场,六位参加比武的演员用新创戏曲程式“小车舞蹈”反映出工地现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其中,女演员用“云步”的程式表现出其在工地上细心的工作、纤弱但不娇气;男演员用串翻身、旋子等程式,表现出其在工地生龙活虎的主力军作用、霸气但不突兀,符合人物。“肖闫认亲”一场,肖奶奶一大段演唱“烈士的遗孤”,彰显评剧唱腔特点及老艺术家非凡的艺术功力,年逾古稀的老艺术家李忆霞用他那精彩细腻的表演、高亢委婉的嗓音将故事推向高潮;这板唱是在由误会而产生矛盾,进而加深误会,激怒了肖奶奶的情境中开唱的。
住口!你、你不能这样说我的媳妇,更不能这样说我的孙女,她.她.她是南口保卫战的 “烈士的遗孤”,从剧本的台词上看,没有更多的提示,如果是一般演员会把它念得平平常常,而李忆霞老师把它念的痛彻心扉、催人泪下。紧接着就是一句洪水决堤一样的唱“烈士遗孤啊”这一句唱把观众的心顷刻提了起来,这句唱在剧场里响起来经久不息的喝彩声,接下来是一段叙事抒情的唱:
抗日怒火遍地起
居庸关南口镇抵御强敌
日本人挑起战争胡乱杀戮
都只为将我国土来惦记
南口战小鬼子重兵重武器
华夏儿女奋起反击
我的儿率领着全营坚守阵地
苦战五日坚决抗敌
只杀得鬼子进退无章法
只杀得敌人胆怯不辩东西
我儿媳新婚不久也去高地
带领着妇女们忙救护抢伤员
不管深夜与晨曦
怎奈是敌众我寡援军不济
弹尽粮绝阵地上只剩下一杆旗呀
掩埋了忠贞烈士一具具
战场惨状令人窒息
耳边响起婴儿啼
小嘴吸着母乳甚惨凄呀
她娘王嫂中枪倒地
她爹与我的儿战斗中归西
将彩云抱回家里精心抚育
是老天赐我肖家一块璞玉啊
这板唱是全剧的核心唱段之一,唱词写的十分漂亮,唱腔设计的流畅、委婉、感人。李忆霞的这板唱把爱和恨十分自然的融进了唱腔中,对敌人的恨,对亲人的爱不用看表演也能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如泣如诉的唱腔,逼真细腻的表演足以让观众屏息静听、定睛观看。紧接着肖彩云一段大悲调,低起高唱,艾丽珍凄美的表演、精湛的演唱,与李忆霞相得益彰,让观众大呼过瘾。更难能可贵的是整个剧组演员齐整,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各个精彩。
宇扬评剧苑的《云水情》是一出好戏,好的不是用多少群众或者舞蹈演员来充满舞台,而是运用戏曲特殊的魅力来渲染舞台。现在很多现代戏都是话剧加唱,很多现代戏都是用灯光舞美来充满整个舞台,而宇扬则是用戏曲手法来是表现舞台,这应该就是《云水情》的可贵之处。在现代戏中更多的应用戏曲程式,使现代戏真正成为“戏”,这应该是《云水情》给我们的真正启迪。
期待宇扬评剧苑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彩,祝愿宇扬评剧苑发展越来越好。(作者原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