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甄 艺
由江苏镇江市文广新局、镇江市文广集团联合打造的扬剧《红船》,日前在镇江影剧院首演。该剧此前已列入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重点一类剧本,全国列入该计划的剧本共八部。大型扬剧现代戏《红船》是继《花旦当家》《完节堂1937》后镇江的第三部原创现代扬剧。镇江戏曲界人士以及扬剧爱好者观看演出后,对这部大戏赞赏有加。
该剧由徐新华执笔,导演王青执导,讲述了民国时期盐商颜家和航运蒋家命运轮回、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此剧通过再现江上救生的场景,叙述了人性之美。《红船》的故事虽属虚构,背景却皆真实,镇江西津渡宋代乾道年间创设救生会。“红船”船队江上救生,是世界最早的民间救生组织。镇江西津古渡救生会旧址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中国救捞文物,是中国救捞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而“京口救生会”和“红船”更是在中国救捞历史中,以镇江独有的人文风貌和长江水域特色,给镇江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增添了救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表现“船”,成为全剧的难点。在现代扬剧虚实相宜的语境下,用一根红杆指代“红船”的处理方式让观众眼睛一亮。该剧不喊口号,不搬概念,以曲折动人、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生动地体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对恩仇的突破,对狭隘格局的摒弃,对人生境界的提升,一首大爱大善的乐曲响彻天地间。
镇江戏曲界让古渡救生的故事戏剧化,可以说是盼望已久,在宣传本土地域文化的层面上,扬剧《红船》是一个好榜样;在唱腔上彰显了传统扬剧的艺术特色,又有所发展;在情节上不失现代戏的起伏,观众看着很过瘾;在主旨的提炼上,不仅淋漓尽致地凸显大爱情怀,还能突出我国慈善事业之源远流长,更好地激发当代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善之心,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去。这一当下的现实意义,赋予《红船》更多的思想容量和内涵。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该剧着装、造型、场景的设置都具备浓郁的民国特色,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许多镇江元素。
本来,救生题材的豪迈壮烈决定了它本该是一个男人戏,却由镇江扬剧的领军人物龚莉莉为女一号来担当。女主角从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成长为当家人,既有百转柔肠,又有侠骨铮铮,龚莉莉的演出相当给力,得到了观众的赞扬。
《红船》还发挥出了“以歌舞演故事”的独特魅力。有不少典雅沉静的段落,呈示人物内心,揭示角色灵魂,悠悠潺潺流露出一个个人物的一支支心曲,为主要演员“唱、念”的展示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江风江雨江浪等为演员们在戏曲中的“做、打”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成为全剧“动静结合”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镇江市扬剧现代戏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江苏省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镇江创作基地挂牌;现代扬剧《花旦当家》荣获江苏省“文华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剧目”;扬剧《完节堂1937》赴北京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也是镇江扬剧50年后首次进京演出。再加上《红船》的精彩亮相,三年三部大戏异彩纷呈,承载了镇江扬剧振兴的希望,翻开了镇江戏剧史上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