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中国京剧—逄小威摄影作品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聚焦·梨园 来源:新华网 2017年04月12日 17: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摄影 甘源

   4月8日,“中国京剧——逄小威摄影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展览集中展现了百余位京剧人物的肖像,通过饱满的镜头语言,生动定格了京剧世界的精妙扮相和动人风韵,在捧现出一幅幅精美京剧人物绣像的同时,也真实记叙了京剧演员们传承国粹的粉墨人生。

   聚焦百余京剧人,定格京剧人物绣像

   漫步于“中国京剧”展厅内,精美的大画幅摄影作品栉比林立,妆饰着多彩京韵造型的百余位京剧人物肖像映入眼帘。从神情到体态,他们时而静默时而飞扬,既像在诉说,又仿佛灵动到会从画面中走出来。

   京剧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摄影这一诞生于近代的文化载体,经过百余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段。众多摄影师痴迷于通过镜头来表现“国粹”神韵和妆容之美。此次创作“中国京剧”人物肖像系列的逄小威,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摄影师,一直坚持用胶片记录人物、建筑与自然,视角宏大开阔。谈及拍摄该系列作品的初衷,他坦言和国家大剧院颇有渊源。2008年,逄小威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国家大剧院原创京剧《赤壁》的演出,这是他第一次专注欣赏中国传统京剧,受到了巨大震撼:“演出的服装、化妆、故事、人物、台词、音乐、表演、舞台都太美了!”那一天,逄小威便萌生了用胶片记录京剧人传承京剧文化的强烈愿望。

   2015年,在国家大剧院的动议和支持下,摄影师逄小威用两年多的时间,拍摄了百余位中国京剧人物肖像,涵盖了生、旦、净、丑各行当和京剧的多个流派。扮演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流派传人,以及在全国历届京剧大赛中荣获奖项的中青年演员。与逄小威惯常采用的黑白肖像特写不同,这个系列使用大画幅彩色胶片拍摄,既专注于典型剧目的典型场景,又专注于演员的体态与动作,以充满现代感的影像叙事绘就了一部“京剧巨著”的人物“绣像”。

   “绣像”一词原指明清若干通俗小说前所附的书中人物图像,因用线条钩描,绘制精细,如绣出来一般精美。在前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著名艺术理论家陈履生看来:“此次展览选取了不同寻常的方式,用‘绣像的方式’提纲挈领地表现京剧人物,正契合了京剧特点。当人们看到这些具体的绣像中的人物,会联想到具体的剧目以及所代表的唱念做打,这就是京剧的独特性,这也是此次摄影展的独特性,它不仅表现了当代中国京剧的历史传承和现状,也体现出国粹艺术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透视国粹神韵,记录京剧人传承点滴

   京剧表演艺术贵为中华文化瑰宝,其服装、化妆、造型通常十分考究且颜色绚丽。为展现京剧的独特神韵,此次展览主要使用8×10大画幅彩色胶片拍摄,通过运用缤纷的色彩语言,充分展示出“生、旦、净、丑”各行当演员各具特色的扮相妆容,揭示着迥异扮相下蕴含着的不同的人物性格。

   展厅里的人物肖像栩栩如生,为京剧艺术跳出舞台空间插上了翅膀。为了在大画幅作品上把人物拍得既清晰又具动感,摄影师逄小威一度用放大镜调焦点,把焦点放到被拍摄人物的眼睛和眉毛上,调完焦点之后演员不能动一丝一毫,难度可想而知。而为了进一步突出京剧艺术的写意性,摄影师还大胆舍弃舞台,将摄影棚拍摄背景统一为白色,使得“一切都让位于京剧演员的角色表现和服装、化妆大美的展现。”

   国粹京剧之发展绵延两百余年,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离不开各流派名家的代代传承。因此,此次展览不仅有大量对造型的特写,还展示了在演员运动过程中抓拍的画面,意在通过捕捉动态传承点滴,重点突出京剧人的传承精神。尤为珍贵的是,展览还记录了京剧演员上妆的过程,保存下了一份珍贵的上妆“教程”,让观众见证演员从妆前的生活化模样到妆饰完毕后的惊艳变化,展现出京剧造型艺术的独特魅力。

   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番策划‘中国京剧——逄小威摄影作品展’,旨在延伸大剧院的舞台艺术空间,让观众通过摄影师的镜头欣赏国粹神韵,从另一个视角感知传统文化。”事实上,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最高表演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精品,不仅上演京剧、昆曲及各类地方戏 600 余场演出,还通过展览、收藏等更多维的方式,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8日。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

戏曲图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