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培养会听戏的“耳朵” 发现“唱念做打”中的美

聚焦·梨园 来源:新华社 2017年07月07日 17:5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记者曹健、赵倩、杨稳玺

   “打小就没听过戏,所以一直不感兴趣。这次偶然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一下,才知道秦腔并非一味地嘶吼,舞台设计、舞美编排,钢琴合奏等带给人很高雅的艺术享受。”在观看现代秦腔戏《王贵与李香香之后》后,宁夏医科大学社会管理学硕士黄晶对戏曲的认知有所改变。

   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于6月18日至7月5日在银川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7台精彩剧目与观众见面。

   “戏曲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最典型的审美情趣。”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国际戏剧协会副主席季国平说。

   季国平说,中国戏曲本质上是写意的,而非写实,这是与西方舞台艺术的区别之处。舞台之上,一桌二椅,“唱念做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与诗歌、绘画、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是一脉相通的。

   然而,正如黄晶一样,如今少有年轻人会主动走进剧场听戏。多样化的舞台艺术和娱乐方式逐渐挤压了包括戏曲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为了振兴戏曲艺术,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将多举措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目前,多地已在剧院硬件设施提升、戏曲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了政策或给予相关扶持。如天津市推出的戏曲“惠民卡”不仅激发了市民看戏热情,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剧团良性竞争发展。

   中国戏曲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也离不开走出国门与西方戏剧进行交流碰撞。早在20世纪30年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等就将中国戏曲传播到欧美、日本等国。如今,戏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戏剧舞台。

   “很多时候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不喜欢,近距离感受中国戏曲,带给人一种古典美的视听享受。”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亚洲传统戏剧专家克里斯蒂娜·聂珂灵说。

   戏曲传承离不开对听众的培养,更缺少不了戏曲人的坚持。31岁的刘洛含现在是天津评剧团一名演员。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戏,虽然至今仍未成“角儿”,表演时甚至没有一句台词,但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着。

   “学戏很苦,但更多是乐,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她说。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

戏曲图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