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张梦洁在攻擂中战胜殷悦,成为本场比赛的擂主。
爱看历史书的9岁小男孩,4岁开始学习裘派花脸,从戏曲中学到了很多历史典故。
来自安庆的戏曲节目主持人,最爱家乡的黄梅戏。
北京京剧院的青年花脸演员。作为专业演员,传承戏曲薪火责无旁贷。
来自喀麦隆的国际友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爱戏曲艺术。
高中语文老师,自幼喜欢戏曲,尤其是京剧和越剧。虽然在题目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但相信上天留给自己的是最好的。
酷爱戏曲的泰国华侨邓肖波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进入擂主争霸赛。最终蒋珂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迅捷的反应,攻擂成功。
来自辽宁的大学老师,能够有机会进入比赛,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有一丝激动和紧张。
来自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昆曲演员,曾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新人奖,专业的知识与平和的心态助她一路闯关。
小学教师,为孩子打开通往戏曲的大门。来参加比赛就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是一名京剧义工,为京剧的普及而努力,希望把戏曲带来的快乐传达给每一个人。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理想是搭起西方文化与中国戏曲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百人团中表现出色的王洪涛,在擂主争霸赛中却因过于紧张而遗憾止步。
生在安阳,长在西安,工作在杭州,热爱三个地域的三个剧种,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参与。
电气工程师,自幼喜爱戏曲,得益于学校的重视,有机会和专业老师学习。
上一场与擂主擦肩而过,留下遗憾,经过努力,再次从百人团脱颖而出,进入挑战赛。
来自天津的边检民警,从看戏中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语言、民俗等,对工作有很大帮助。
小时候曾学习戏曲,现在从台前转到幕后,成为了一名戏曲化妆师,信心满满地登上戏曲大会舞台。
艺高还要手快,重新回到赛场的孙霆在抢答题中因为不够快,再次与擂主位置擦肩而过。
年龄最小的选手,特别喜欢京剧,在哪儿都能唱几句,将来也想做一名京剧演员。
出身于梨园世家,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没有成为专业演员,但是把女儿培养成了京剧演员。
喜欢戏曲,却没有选择做一个票友,而是成为了一名戏曲编剧,希望为戏曲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虽然没有演唱的条件,但是不影响对京剧几近痴迷的热爱,收集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音像资料。
再次从藏龙卧虎的百人团脱颖而出,回到赛场,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第三次冲出百人团的孙霆堪称戏曲大会的“老将”,这次终于攻擂成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经过努力再次回到赛场,在专家的帮助下,有望实现学习演出京剧武戏的心愿。
来自中山大学的大四学生,对京剧的爱如涓涓细流,是一种长情的陪伴。
来自丹麦的博士,与昆曲结缘十几年,把参加戏曲大会当做一次寻梦之旅。
自幼热爱评剧,作为一名撰稿人,正好有机会可以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的是中医中药专业,却从事了地方戏曲传承研究工作,希望能在戏曲大会舞台上交出完美答卷。
年轻的苏浩以挑战赛最高分进入擂主争霸赛,却在最后关头负于攻擂者。
曾经学习京剧武生,目前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戏曲舞台监督专业。
来自新加坡的选手,通过每天的答题收获了很多知识,即使答错,也会成为促使自己学习的动力。
年龄最大的百人团选手,从小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热爱戏曲六十载。
看戏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戏曲导演专业的学生,最大的心愿是创作出一部能永久保留的戏曲剧目。
戏曲理论是自己的弱项,参加比赛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